close
Blogtrottr
udn最新報導
udn最新報導:24小時即時提供國內外最新新聞,立即掌握各領域最新重大訊息。 
文學相對論╱我們來自不同的方向
Mar 2nd 2014, 20:21

向陽。
(圖/向陽提供)
方梓。
(圖/方梓提供)

向陽vs.方梓 (五之一) 

我們來自不同的方向

《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中謝西(伊森.霍克飾)及席琳(茱莉.蝶兒飾)闊別九年後,在莎士比亞書店重逢,說是要找一家咖啡館聊聊,好長的一段路上兩人喋喋不休,對話不斷,經過咖啡館、公園、河邊、船上都沒讓他們停下來,以及閉上嘴,一直走到席琳的住處。這一段二十多分鐘的畫面,導演幾乎一鏡到底,隨著他們的身影移動,顯示兩人的契合,以及非常有話聊,聊的話題從過去到現在,從生活、寫作到環保……,對話中機鋒不斷,卻也處處交集。

十年前看這部電影,深深被觸動,情侶、夫妻就該如此契合,我們卻不一樣,南轅北轍宛如兩個不同星球的人住在同一屋簷下。

我出生在山風海雨卻比較親海的花蓮,你生長在台灣唯一不靠海的南投,我們都在鄉下長大,我的吉安是稻菜盛產地,你的鹿谷是有名的茶鄉,我家歷代務農,你的家族世代種茶,你卻生長在做生意的家庭。稻鄉與茶鄉都是植物茂盛的地方,小時候我的娛樂是遊蕩採野菜、捉金龜子,彷彿走進《詩經》的世界,你十三歲讀《離騷》立志成為詩人。

隔著半個台灣,我們卻相遇;俗語「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個性相投或互補成為夫妻、家人,我們絕對是互補(或是相斥);食衣住行、教育觀念、閱讀習慣、寫作風格我們幾乎不一樣。 ╱方梓

呵呵呵,我童年時家門口就對著凍頂山,那是我父親出生地,所以家裡開了「凍頂茶行」這小店賣茶,但算不上做生意,終究還是茶農啊。凍頂山的背後是鳳凰山,那是1875年(清同治十三年)總兵吳光亮開鑿「中路」,從林屺埔(竹山)以迄璞石閣(玉里)的入山之口。我常常望著鳳凰山,希望有一天能沿著這條古道走到山的後方;我沒想到這個童年的夢至今仍未完成,更料不到後來的另一半會是出生在後山的妳。看來姻緣早定,儘管隔著蒼莽的中央山脈,我還是遇到了妳。

我們只差兩歲,都在農村長大,高中之前沒離開過故鄉,接受一樣的教育,有著同樣的文化背景和集體記憶,也都對文學、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赫曼赫塞、尼采、卡夫卡、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杜斯妥也夫斯基……這些都曾是我們高中階段著迷的外國作家;我國中時迷《離騷》,高中時讀《詩經》、《莊子》,因為叛逆性,也喜愛竹林七賢,我記得妳喜愛《紅樓夢》、張愛玲,還是花蓮女中循規蹈矩的好學生,這大概是我們微小的差異的開始吧。

如果還有什麼不同,或許是「感覺」吧,我覺得與妳有很多話要說,而妳覺得與我沒有那麼多話可說……。 ╱向陽

果真從筆友開始,筆談比說話從容多了。

我生長的年代,花蓮是個窮鄉僻壤,也還是極重男輕女的社會,父母卻要我多讀書不必做家事。我的同儕不管男孩女孩,不管讀書或工作,幾乎每個人的志向都是「向前行」,居住在後山的我們,前方不是山前的西部,也不是橫越中央山脈的台中,是行經險惡的蘇花公路到台北打拚,埋頭向前進。

雖然志向不明,但到台北讀書不是要當作家,打拚當然也不是為了結婚當家庭「煮婦」。我們的相遇不是走橫貫公路的東西相會,「姻緣」際會,在台北預約你的書,一路撞進婚姻,從不必做家事的我竟然成了全職主婦。婚姻生活讓人清醒,原來愛情真的是盲目的,我們的差異一一浮現;我愛吃麵,你愛吃飯,有皮有殼有刺有骨你全都不吃,因為太麻煩了,而你最不愛的卻都是我的最愛;對於小孩,你說「天生地養」就讓他們自由長大,我注重細節規矩要有,在兩個女兒眼中你是聖誕老人,我像女生宿舍的教官。我和你唯一相同的是,讓小孩多接觸鄉土,兩個女兒的童年大半是在花蓮阿公家田野間嬉戲。 ╱方梓

差別是有那麼一點點,我從小學開始就只需要讀書就可以了,小茶行賣茶葉也賣書,因為課餘需要幫忙顧看店面,我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大量閱讀店裡賣的書,從瓊瑤的《窗外》到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從《三民主義》演講本到《六法全書》,幾乎只要架上有什麼就讀什麼,因此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以及雜讀的癖好。直到今天,我的每個書房都如此,雜而且亂,種類雜,堆置亂。

父母親對我的影響極大,我的父親沒上過學,靠著自修,成了木材行會計,也自學裁縫,能為兄嫂做衣服;我的母親日治時期受過教育,喜歡讀書,也是裁縫高手。他們只要我們兄弟認真讀書,其他一切由他們張羅。這和妳不也一樣嗎?從父母親那裡我受到的最大影響,應該是自學自習和自立的能力,想學的不求人,自己摸索、體會;想要的,不等別人給,自己努力去掙。我學木刻、中年後學電腦、架網站、寫網頁,大概都是如此,這妳知道,往往不眠不休,非得完成,絕不中止。

父母對我的另一個影響,就是教育小孩的態度。我十三歲時迷詩,想當詩人,從此荒廢了學校課業,他們比我著急,卻從未阻擋我這「無前途」的文學夢想──啊,這使我對孩子採取了類似的方式,至今我仍不知對也不對。因為這的確是我們之間比較大的差異啊。 ╱向陽

生長在農家,父母要我多讀書,讀的是教科書,至於文學書籍是閒書,能不讀就不讀,何況也沒有多少閒錢可以買閒書,即使經常參加作文比賽,也從未想過以後要從事寫作。我從小志向不大,也很少立志要做什麼,只明確將來一定不做什麼,最不想的是當家庭主婦,竟然早早結婚,道道地地成了煮飯婆。

婚後你們一群年輕詩人創辦《陽光小集》,聚會幾乎都在我們家,大半成員會在周六下午來,直到周日下午離開,這整整二十多小時,你們是吃飯、喝茶、談詩,再吃飯、喝茶、談詩,一群人睡沙發、打地鋪,隔天醒來,又是吃飯、喝茶、談詩,我則是煮飯、泡茶、煮飯、泡茶,來回奔走於廚房、客廳、書房。平時家裡有小姑、小叔們,以及經常短期借住的你的朋友或親戚,還有二十歲以下更年輕的學生詩人來家裡,我待在廚房的時間愈來愈長,也益發覺得廚房離你書房的距離愈遠,我的廚房、你的書房彷彿上下樓層,然後,不在一條路上,不同一個城市,漸行漸遠,我在南你在北,遙遙相對。

直到1985年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國際寫作計畫的那幾個月,我清醒的知道我不要做什麼,於是,朝著不做家庭主婦的方向走,然後成為「文藝少婦」。  ╱方梓

辛苦妳了,無論婚前或婚後。我的文學夢想使我一心一意往書堆和書寫裡鑽,因而忽略了妳的感受。尤其在1979年冬我參加了《陽光小集》這份詩刊的創辦之後,一群詩友文友時相往來,在我們台北的家也常高朋滿座,那是台灣文學從現代主義轉向寫實主義,回歸本土的階段,也是台灣戰後代作家開始崛起的年代,談詩論文,兼及對民主、自由與多元化的追尋,凝聚了我和我的朋友們。我們高談闊論,而妳卻必須張羅東張羅西,在廚房、客廳和書房之間來回奔走,這多不容易啊,妳的支持,使當年的我充滿鬥志,忽略了妳的感受,這對妳的確相當不公平。

1985年愛荷華之行,大概是我們最悠閒的同行時光吧。從秋天到冬天,我們一起參加作家的活動、聚會,在聶華苓和安格爾家中與來自華文世界的作家相談,笑聲不斷;每周有一個上午與亞洲國家的作家上英文與會話課程;散步於愛荷華河濱、銀杏樹下和小城的街道上;我們使用印有兩人英文名字抬頭的支票(到今天還保存在我書房中);我們一起旅行美國東岸、西岸的城市……。在愛荷華,方梓和向陽有了共同的方向。

我們固然來自不同的地方、各有不同的背景,但我們從此有了共同的方向,那就是書寫,書寫讓我們走在同一條路上。 ╱向陽


向陽

詩人,政治大學新聞博士,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著有詩集《十行集》、《歲月》、《四季》、《亂》,及台語詩集《土地的歌》等。剛出版隨筆集《臉書帖》、論文集《場域與景觀:台灣文學傳播現象再探》。

方梓

台灣花蓮人,曾任消基會《消費者報導》雜誌總編輯、文化總會企畫、《自由時報》自由副刊副主編、總統府專門委員。吳濁流文學獎小說類正獎。著有報導文學《人生金言》;散文《第四個房間》、《釆釆卷耳》、《野有蔓草》;長篇小說《來去花蓮港》。

方梓。 / (圖/方梓提供) 向陽。 / (圖/向陽提供)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muko103 的頭像
    jmuko103

    2016台北年菜推薦 年菜食譜 , 年菜預購 , 年菜2015 , 年菜訂購 , 7 eleven年菜訂購 , 年菜宅配 , 年菜菜單 , 年菜推薦 , 年菜食譜大全 , 年菜2016 , 年菜外帶 , 外帶年菜 台中

    jmuko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