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時價登錄及財稅資料,計算購屋負擔台北市房價所得比15.1倍,是「全球第一」。另外,財政部長日前在立院接受本人質詢表示,台灣這種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做法,且稅基各不相同,是「全球唯一」。大家要問:這兩者之間有關連嗎?當然有而且是很大的關連,或者說房地分離不合理的稅制是造成高房價最大的元凶之一。
在這個行業都說微利的時代,但是現行土地房屋分離課稅的稅制,房地產可以有20-40%的獲利,現行平均公告地價是實際交易的兩成左右,而公告現值也比市價低很多,所以建商得以操縱房地價格比例,獲取暴利。例如有人囤積豪宅出售,一億的利潤只要繳一百多萬的稅,因為房地分離課稅,土地約佔七成,土地交易所得只需繳極少的增值稅,持有成本又低,於是這樣不合理的稅制存在,幾次微型的稅改都沒有改到真正的核心重點,所以才讓企業家說出「晚上睡覺土地都在幫我賺錢」這種話,於是積蓄醞釀更多社會不滿及憤怒的因子。
太陽花學運之後各界有連篇累牘的省思,檢討剖析學運的前因後果,不管是挺服貿或是反服貿,綜觀各行各業各階層的意見,可以釐出一個大致的脈絡,那就是年輕世代面對一個低薪資,高房價,還背負學貸,看不見未來的願景和希望在哪裡。中國大陸崛起的威脅,服貿被視之為經濟手段遂行政治目的的兩岸協議,結合反中反馬的情緒,史無前例地霸佔了立法院和行政院。年輕人的焦慮和怒吼,政府有什麼積極的對策嗎?
有周刊針對22-35歲年輕人調查,最讓他們擔憂的前兩項就是低薪和高房價。現今年輕人養活自己都難,相信無暇也無心去顧及再過幾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當他們進入青壯,對老人的撫養比從現在的3:1變成1.5:1這些未來的重擔了。無怪乎幾個月前,網友所票選台灣的十大惡人講「房價每坪250萬不算太貴」的建商,還有賣混油還用1%的現金去買帝寶的企業都名列其中,那是年輕人心聲的投射。
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看到媒體報導原本擁有3戶帝寶的台商,挾鉅資在五分鐘之內又買了另外三戶,這樣的新聞讓年輕人感受到世代的剝奪,許多衣錦還鄉的台商用這樣搜刮豪宅的方式回饋台灣,再坐收更多增值利潤,只會產生更多貧富的差距與階級的對立。
政府無法限制買房,但是可以用更合理的稅制來匡正公平正義,豪宅稅、奢侈稅、實價登錄並沒有讓房價顯著的下降,只是抑制了成交量,房仲業者做一份房地產稅制的調查,有6成多的人不滿現在的稅制,尤其貧富不均的課稅制度。
行政院長日前說出要把房價所得比從15降到10,按照他的說法,房價要砍三分之一或所得要提高為三倍才能做到。但是看看現實的資料:去年上市櫃公司稅後盈餘與前年相比獲利增加50%,加薪的企業不到一半,加薪幅度只有3%左右,所以民眾的所得要增加為三倍是天方夜譚。至於要將房價砍三分之一短期內幾乎不可能,但日前財政部長提及在規劃在不修憲且短期不升利率的前提下,將奢侈稅轉型為實價課稅,張盛和和張金鶚會面商討很多稅改工具,但這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回想當初筆者推動實價登錄被財團圍剿罵翻天的坎坷,歷歷在目,現在這個實價課稅要克服的難關只會更多,需要有更多的民意做後盾,否則要談居住正義也只能說說罷了。
【編按】
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週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王丹
星期二:南方朔、楊照
星期三:漂浪島嶼、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楊志良
星期五:林飛帆、平路
星期六:羅文嘉、柯一正
星期日:劉寶傑
稅改都沒有改到真正的核心重點,所以才讓企業家說出「晚上睡覺土地都在幫我賺錢」這種話。
更多賴士葆文章
【臉團】:臉書熱門粉絲團最新動態大集合【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